目录
1
厦门垃圾分类实施
1、动员部署
要通过召开会议、工作部署等*,组织大家学习领会市委、市政府相关精神,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。
2、推开实施
按照垃圾分类的“双四分”要求,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物、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这4类,实行投放、收集、转运、处理“四个环节”全程分类,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。垃圾分类工作重在平时、难在养成,务必贯穿全年全过程全方位。
3、检查评比
市民政局结合业务,检查对各社会组织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,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全市评比表彰、社会组织评估定级的重要依据。
4、总结提高
要及时总结上报各单位垃圾分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,年底视情汇总上报。而且要抓好垃圾不落地、“门前三包”等具体工作落实。
2
厦门垃圾分类政策
1、广泛动员
各社会组织要动员大家积极响应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,特别是环保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要深入社区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垃圾分类活动,做好宣传指导工作,使居民家庭正确分类投放垃圾。
2、深入宣传
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,服务社会、服务居民,创新开展各种公益活动,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,要积极报送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好经验,充分发挥各大媒体宣传效应,树立典型,共同营造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浓厚氛围。
3、制定计划
制定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计划。计划要紧贴工作实际,细化工作内容,量化工作任务,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,增强计划的针对性和操作性。
4、搞好保障
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要、配置好垃圾分类袋、分类投放桶等设施,切实在公共服务场所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。
3
厦门垃圾分类什么时候实施
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,实现垃圾“三化”(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)处理,这是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。由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《2018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》已进入实施阶段。《方案》在明确我市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的同时,也明确了八大工作重点。
在2018年的年底,厦门建成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,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,生活垃圾治理“三化”成效不断提高,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。思明区、湖里区在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上,进一步巩固提高,岛外各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*,岛外各区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。